倒戢干戈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见“倒载干戈”。
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二》:“偃革为轩,倒戢干戈,示不复用兵。”
例子倒戢干戈,苞以兽皮。《晋书·华谭传》
基础信息
拼音dǎo jí gàn gē
注音ㄉㄠˇ ㄐ一ˊ ㄍㄢˋ ㄍㄜ
感情倒戢干戈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;指停止作战。
近义词倒载干戈
字义分解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快马加鞭(意思解释)
- 满腹经纶(意思解释)
- 有约在先(意思解释)
- 穷乡僻壤(意思解释)
- 损人不利己(意思解释)
- 笃近举远(意思解释)
- 赶尽杀绝(意思解释)
- 仁义道德(意思解释)
- 溢于言表(意思解释)
- 沤沫槿艳(意思解释)
- 黄耳传书(意思解释)
- 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(意思解释)
- 古往今来(意思解释)
- 迷离惝恍(意思解释)
- 不宁唯是(意思解释)
- 心小志大(意思解释)
- 鸡口牛后(意思解释)
- 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(意思解释)
- 似曾相识(意思解释)
- 逢人说项(意思解释)
- 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(意思解释)
- 望尘靡及(意思解释)
- 临危授命(意思解释)
- 孤注一掷(意思解释)
- 扯旗放炮(意思解释)
- 无恶不作(意思解释)
- 十八层地狱(意思解释)
- 成己成物(意思解释)
※ 倒戢干戈的意思解释、倒戢干戈是什么意思由康熙字典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疚心疾首 | 疚:久病,忧虑。因歉疚而内心不安。心中不安,头痛脑胀。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。 |
明若观火 | 象看火那样清楚。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。 |
旦夕之间 | 旦:早晨。夕:晚上。早晚之间,形容在很短时间内。 |
彬彬有礼 | 彬彬: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。形容文雅而有礼貌。 |
弦外之响 | 比喻言外之意。 |
慌里慌张 |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。 |
喜新厌旧 | 厌:厌恶。喜欢新的;厌弃旧的。多指用情不专一。 |
出头露面 |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;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;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。还指出面活动、做事、讲话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刀光剑影 | 刀的闪光;剑的投影。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;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。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;干坏事。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。 |
结驷连骑 | 随从、车马众多。形容排场阔绰。 |
见危致命 | 见“见危授命”。 |
挖空心思 | 形容费尽心计;想尽一切办法。 |
吃不了兜着走 |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。 |
黑不溜秋 | 形容黑得很难看。 |
户告人晓 |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。 |
吴头楚尾 | 今江西北部,春秋时是吴、楚两国交界的地方,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,楚地长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衔接。 |
赴汤蹈火 | 赴:去;走向;汤:开水;蹈:踩。投入沸水;踏上烈火。比喻奋不顾身;不避艰险。 |
饭囊酒瓮 |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,不会做事的人。 |
女扮男装 | 女子穿上男装,打扮成男子的模样。 |
黑天半夜 | 指深更半夜。 |
共为唇齿 | 比喻互相辅助。 |
手不释书 | 犹手不释卷。 |
牛骥同槽 | 见“牛骥同皁”。 |
牵肠挂肚 |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。形容非常挂念;不放心。 |
凌云之志 | 凌云:高入云霄的志气。形容远大的志向。 |
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 |
色厉内荏 | 色:神色;历:历害;内:内心。荏:软弱;怯懦。形容外表严厉强硬;内心怯懦软弱。 |